本期嘉宾:王亮
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,西安交通大学和奥地利贝塔朗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(bcsss)联合培养博士,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,奥地利全球可持续信息社会研究所(gsis)成员,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技术伦理研究组(ieee techethics community)成员。研究方向为:人工智能伦理学、人工智能美学等。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三项,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。
推荐书籍:朱光潜《谈美》
《谈美》是朱光潜先生于1932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,谈了美从哪里来、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。本书从净化人心、美化生活出发,提出人生的艺术化,倡导情趣化的生活。认为艺术化的生活,既是个人修养、快乐的源泉,也是净化社会、拯救社会问题的根本良方。
问题一:1932年日军已进犯中国多地,在这样一个危急存亡的历史时期,您认为朱光潜为什么要出版《谈美》?
王亮:为什么在战争的年代还要写《谈美》呢?这就涉及到关于人生存的宏大主题。
德国有个哲学家叫马丁•海德格尔。他经历了一战和二战,作为一个哲学家,他深思的问题是人和人之间为什么要互相残杀呢?
有一次,他散步走到教堂跟前,教堂里传来儿童唱诗的声音,钟声敲响,有一个老太太在教堂门口祈祷。这时有一束光射到他的面前。此情此景让他突然明白:“人当诗意地栖居”。
人不仅要生存,还要有尊严、有品质地活,而美恰恰最完整的表达了人的这种生存的状态。
问题二:《谈美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观点或段落?
在给青年的第11封信中,朱光潜谈到在法国留学去卢浮宫参观,他看《蒙娜丽莎》这幅画正出神时,来了一批美国的游客,他们匆匆地看一眼就走了,他就由此而感想,我们的人生该怎么过?我们要放慢,慢慢走,慢慢欣赏。
我们知道在工业文明之后,现代人追求一个词:效率。我们总是被驱赶、总是以效率为原则,效率现在成了生活的中心。读了这篇之后,你就会发现:我们的人生,应当是慢下来,边走边欣赏,不必那么匆忙。
那就涉及到一个哲学的问题。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有一个很深刻的命题,他说:我们的生活是向死而生的。很多人认为死亡是生命的闹钟,它不断地提醒我们,要抓紧完成我们的伟业、干各种各样的事情。
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,我们没有必要把死亡想成一个闹钟,让自己的一生过得如此匆忙,而是把人生当成自我欣赏,自我取悦的舞台。让我们的一生像艺术品一样,慢慢去欣赏。
问题三:如何在生活中具备审美能力呢?
王亮:有些东西,尤其是美,是不需要金钱去买。
你只需要给自己放个假,或者晚上加班回来抬头看看天、看看月亮,或者带着孩子去山里走一走,这都是生活中很细小、很具体的事情,我们都可以做得到。
关键就是我们要有关于美的憧憬和审美的能力。因为审美的能力不是人人生下来就具备的,它需要训练,要有一个陶冶的过程。
现在很多人在教育着孩子的时候会经常带着他们去大自然散散步,让他们学习音乐、学习画画。发展兴趣爱好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对于色彩、音乐的审美能力。
但要注意,时间在这过程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:不要去急。不要带着一种工业化的色彩,学钢琴就是为了评等级,学美术要拿出多好的作品。就又回到了马丁•海德格尔所说的:“过诗意的生活”。也跟朱光潜的《谈美》提倡的一样:慢慢走,欣赏我们的一生。
编辑:张茹-巷议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如何培养阅读习惯,对乡村孩子来说是一道难题|城事悦读